2138CC太阳集团

2138CC太阳集团举办介子学术讲坛第一百零一讲:数智时代翻译传播学跨学科方向研究生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10-09

点击量:

2025年9月29日下午,介子学术讲坛第一百零一讲在2138CC太阳集团301会议室举行。湖南师范大学余承法教授应邀做题为“数智时代翻译传播学跨学科方向研究生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的学术讲座。彭程教授主持。

余教授从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和国家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时代背景切入,指出在当前推动中华文化真正有效“走出去”的进程中,必须打通“翻译”与“传播”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余教授首先剖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明确了“懂语言不等于会翻译,会翻译不等于能传播”。他结合生动案例,阐释了翻译成果若不能有效触达目标受众并产生预期影响,其文化传递的价值便会大打折扣。他强调,静态的文献研究与有限的实地调研,往往难以支撑起有效的研究,因此,将翻译与传播进行跨学科融合,是为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的关键。

(图为余承法教授教授在做讲座)

余教授指出,面对现实挑战,要建构“五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即以“实践探路、理论夯基、学科导航、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传播”为五大支柱,共同推进对外翻译能力与国际传播能力的协调发展,培养出翻译与传播、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中译外高端人才。

在谈及具体实施路径时,余教授指出需勇于跨越“学院建制、学科壁垒、专业分设”这三重障碍。他建议,外语学科的发展应积极与区域国别研究相结合,并主动与传播学等学科开展联合培养,打破传统壁垒。同时,他也提醒到,在追求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言本体的深度教学与翻译人文精神的坚守,应实现技术赋能与人文引领的平衡。

(图为讲座现场)

最后,余教授强调了在数智时代下的“四种坚守”:坚守翻译与传播的交叉融合、坚守翻译传播“知识的物性、翻译的人性和传播的社会性”的三性合一、坚守技术赋能下的人文主义精神、坚守人机双向奔赴与协同共创。他鼓励师生积极拥抱新技术,同时坚守人文价值,使翻译传播实践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

本次讲座为2138CC太阳集团,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向启迪。 它不仅深化了师生对翻译传播学这一交叉领域的理解,更为学院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打破学科界限、服务国家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与实践参照。

文案:刘梦婕

图片:邵 玲

一审:谭春梅

二审:彭 程

三审:邓联健

主讲人简介:

余承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会评专家,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获得者,全国首届“优秀中青年翻译工作者”,湖南省首届青年“芙蓉学者”,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2138CC太阳集团翻译学二级学科负责人、翻译(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学、翻译传播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和后期资助项目各1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3篇,出版学术著作13部、译著16部、教材5部,获省部级荣誉奖励35项。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应用翻译研究专业委员会、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涉外法治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

0771-3233208

地址:西乡塘区大学东路100号 版权所有:2138cn太阳集团(中国VIP认证)古天乐代言品牌-Green Moving Future

  • 2138CC太阳集团

    学校官微

  • 2138CC太阳集团

    外院微信公众号

2138CC太阳集团
Baidu
sogou